×

方寸见天地——明 苏宣刻 “顾林之印”石章

时间: 2024年04月24日 浏览次数: 379

苏 宣(1553~1626后)

著名篆刻家,字尔宣,一字啸民,号泗水,朗公,新安(治今安徽歙县)人,师从文彭学习书法刻印,与文彭、何震齐名于印坛。


传奇人生 豪情万丈

苏宣的父亲苏眉阳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出自书香门第的苏宣自幼继承家学,喜读书,生性耿直豪迈、疏狂,好任侠,善击剑,可以称得上是个文武双全之人,时人董嗣成为他题诗:“苏生意气一何豪,防身凛凛昆吾刀。不惜千金保恩怨,常拼一死轻鸿毛。”他的豪情万丈,引来无数称颂,也招来了风云变幻的命运。弱冠之年,他因义气而陷入困境,被迫避祸于江淮间。


门第相通 篆艺之缘

苏宣的命运在与文徵明长子文彭的相遇中发生了转折。世人都知书法大家文徵明,然而其长子文彭,另辟蹊径,开文人篆刻之先河,被推举为篆刻鼻祖,也成为流传千古之人。文氏与苏氏为通家之好,苏宣因缘际会,结识了这位鼎鼎有名的篆刻家,进入了篆刻之门。苏宣曾自述:“余于此道,古讨今论,师研友习,典画之偏正,形声之清浊,必极其意法,逮四十余年,其苦心何如!”这段时光,成为他篆刻生涯中的重要一笔。


创新之道 艺术的迭代

文彭篆刻秀丽典雅,风格妍媚清新。何震初期篆刻受文彭影响,但又能”法古而不泥古”,自成风格。苏宣继承家学渊源,古文底子深厚,加之文彭与何震两个优秀的篆刻家从旁辅助,进步神速,对临摹和创作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知。

1.webp.jpg2.webp.jpg3.webp.jpg4.webp.jpg

上海博物馆藏 明 文彭刻 “画隐·东山草堂珍玩”两面印(长3.3厘米,宽2.3厘米,通高5.3厘米)

5.webp.jpg6.webp.jpg7.webp.jpg8.webp.jpg

上海博物馆藏 明 何震刻“笑谈间气吐霓虹”石章(纵4.05厘米,横3.9厘米,高7.1厘米)

苏宣曾言:“始于摹拟,终于变化。变者逾变,化者逾化,而所谓摹拟者,逾工巧焉。” 他以古为鉴,以新为纶,将创新点立足于古文字上,借古文字之古,加之以爽利洒脱的刀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既不同于先秦古玺,又有别于雅正的文彭与猛利的何震。

无锡博物院所藏“顾林之印”就是其典型作品,苏宣在此印章法布局上颇具秦汉风骨,表现出浑朴雄健、雅而可观的整体气息。

9.webp.jpg10.webp.jpg

11.webp.jpg

12.webp.jpg

13.webp.jpg

无锡博物院藏 明 苏宣刻“顾林之印”石章

高4.4厘米,边长2.1x1.9厘米。

印文为白文篆书“顾林之印”,印顶刻八分书“名氏”,草书“苏应制篆”。

此外,这枚印章的发现将困扰学者多年的疑难点——苏宣姓名的考据难题解开。苏宣往往被认为名宣、字尔宣,只有明人赵重道曾在《苏尔宣传》中提及“苏尔宣者……名应制,尔宣其字”。这枚印章的诞生意义将“应制”最终确立为这一带有些传奇色彩的泗水派领袖苏宣之本名。


泗水派的传承

在苏宣影响之下,诸如邓石如、程邃、何通等人都延续了他的风格,由于苏宣号泗水,所以后人称这一派别为泗水派。泗水派以其深远的影响,对当今篆刻艺术的学习与研究仍有着重要意义。在苏宣的引领下,篆刻艺术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方寸之间,可见天地之变化。


参考文献:

赵重道《苏尔宣传》

明清流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无锡博物院编

©2024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88278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