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杨凝式行书韭花帖(壹)
麻纸本。纵26厘米,横28厘米。国家二级文物藏品。
该帖行书,共7行,63字。内容为一封信札,叙述书家午睡醒来、腹中甚饥之时,恰逢有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遂执笔书函以示谢意。书法释文如下:“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状。”卷前引首为乾隆帝八字行楷:“杨少师韭花帖妙迹”,中间正上方钤盖“乾隆御笔”朱文印一方。“七月十一日”后有漫漶不清的“凝式”款识,有明显刮擦痕迹。
杨凝式(873-954),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人。唐昭宗时进士,官秘书郎,后历仕后梁、唐、晋、汉、周五代,官至太子太保,世称“杨少师”。杨凝式在书法史上被视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曾深受其影响。代表作品有《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等。传世杨凝式《韭花帖》有三个版本,一为罗振玉旧藏,近真;一为台湾林氏藏本;最后一件现藏无锡博物院,原为清宫旧藏。该卷于上个世纪20年代由溥仪偷盗出宫,后归无锡藏家薛处,1982年入藏原无锡市博物馆。
此卷书帖后有诸家题跋,依次如下。
张宴行书跋文两段。一:“大德壬寅忠宣后人张宴尝收。”二:“宣和书谱载,杨凝式正书韭花帖,商旅般渡绍兴,以厚价购得之,故传之于江南。可与参政制(浙)西回,携来相惠。大德八年岁在甲辰三月初十日,集贤学士嘉议大夫兼枢密院判张宴敬书。”均后钤朱文方印“张宴私印”。
乾隆帝行书跋文两段,写在张跋一、二段之间。一:“名翰留传谢韭花,轩轩举欲拟飞霞。驰情讵为盘餐计,乞米流风本一家。甲戌早春重展因题御笔。”后钤白文印“几暇怡情”和“退佳趣”两方。二:“杨凝式书,笔迹遒放,每以欹侧取态,评者称为鲁公后一人。此帖收入宣和谱中,尤脍炙人口,今阅世几千年,纸墨完好,神采奕奕,如初落笔时,乃知古今尤物,每有丁甲护持,良非偶然。而书谱所载诸跋,如张宴、贾希朱,真迹犹存。独董华亭容台集中一跋,不知何时割去,致可惜也。庚午立春日,辛盘初献,早韭新尝,时与兴俱,一再展阅,辄志数言于尾,用寄清赏。乾隆御笔。”后钤朱文“乾”、“隆”。
明正德年间贾希朱楷书跋:“此帖元奎章阁旧蓄也,颁赐与封巨鹿王时公。元社屋时,王弟携避通许芦氏里,国初希朱高祖文稿中有此题跋,决唐物无疑也。今其孙塘与其娟崔应奎秀才始售之。闻被赐时,有苏武牧羊图一,玉壶印一,今止存此帖云。正德壬申夏,通许人贾希朱记。”后钤朱文印“渫泉”。
明陈继儒行书跋:“杨少师韭花帖,米元章一见,得正书之变。余与董思翁见之秀州项鉴台斋中。今年丁丑八十,子毗携过山中,老眼摩挲,顿觉一番明净。陈继儒记。”后钤朱文连珠印:“醇”、“儒”。
明末徐守如行书题跋:“题杨少师韭花帖后/春畦雨后滋蔬甲,五代风流映韭花。八百年来谁作祖,十三行外自成家。涪翁美誉尘埃绝,米老清评品格赊。博雅翩翩张学士,珍藏妙迹果非差。//韭花烨烨动秋蔬,历岁经霜久未枯。味压侯鲭思学圃,气凌奉橘欲吞吴。与颜上下名何重,并柳低昂品不孤。七百卜年尚完美,若非神护定为刍。崇祯十七年甲申冬至日,朗白父徐守如。”后铃白文方印两枚:“守如私印”、“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