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地文明”云课堂|清光绪泥塑蟠桃会
时间: 2021年10月05日 浏览次数:
2636
“人物无古今,须臾出手中。” 惠山泥人作为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在江南这片吴侬之地传承发展四百余年,形成了独特的泥人制作与生产体系。2006年,惠山泥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天津“泥人张”、潮州“大吴泥塑”齐名,为中国三大民间泥彩塑之一。
巧手为泥,一抔土,一双手,塑就泥人传奇。在无锡博物院里,就有这么一件镇馆之宝,清光绪年间的泥塑《蟠桃会》。《蟠桃会》是泥人中的精品,提到它,是不是想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场景呢?那是谁制作了它?又是为什么它留在了无锡?扫描下方二维码,让我们进入本期云课堂,轻松获取答案。
这件泥塑作品以王母娘娘过生日大开蟠桃会,邀群仙赴会庆贺为场景,非常契合寿诞喜庆的气氛,主题也迎合了慈禧太后喜欢看戏的癖好。泥塑的整体造型是座山,最上面是亭子,蓝顶红柱,亭子牌匾上写着“蟠桃会”三个字。亭子下方,24位神仙分四层站立,王母娘娘高坐亭内,位于最上层,南极仙翁和麻姑分站两侧。细细观看,每位神仙的表情与服饰都不一样,有的捧着仙桃,有的拿着荷花,个个表情生动,面带微笑,宛若缩小的真人,惟妙惟肖!
通过本期云课堂的学习,想必大家都对《蟠桃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泥塑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饱含了中国手工艺的文化精髓,惠山泥塑更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藏。本期云课堂通过《蟠桃会》介绍了非遗文化知识,希望小朋友们不仅能成为非遗文化的见证者,更能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播者,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