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微课|文人盛宴——“西园雅集”的故事(壹)
“西园雅集”与“兰亭雅集”、“玉山雅集”并称为古代最著名的三大雅集。据传北宋宋神宗时期,驸马都尉王诜在汴京自家宅第的花园——“西园”,举办了一场游园聚会活动,苏轼、苏辙、李公麟、米芾、黄庭坚等当时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受邀参加。席间,他们或谈论诗文,或切磋画技,或品茶抚琴。著名画家李公麟将此次聚会的场景描绘了下来,作成《西园雅集图》。“西园雅集”更是成为中国古代绘画史上重要的母题,成为后世画家倾慕的热门题材。本次文博课堂结合院藏文物清杨芝山款“西园雅集图”核雕的人物纹饰,带领大家一起探秘这场北宋顶流文人的聚会。
传为李公麟《西园雅集图》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是西园雅集的核心人物,参与此次聚会的大多数人与苏轼之间都有着或近或远的关系,比如有苏轼的弟弟苏辙,苏轼的四个学生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还有同龄的朋友王诜、李公麟和晚辈友人米芾、李之仪。那苏轼和他的朋友们在西园雅集中都会做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跟着画卷一探究竟。
1.写诗
苏轼正在桌子前写诗,王诜一如既往地在一旁崇拜着迷。共同观摩者还有蔡肇、李之仪。戴着子瞻帽的就是苏轼先生,他的帽子比较特殊,在作品中只有他和苏辙戴这个帽子。这个子瞻帽是苏轼亲自为自己设计的,因为他字子瞻,所以后人就把这顶帽子称作“子瞻帽”。这“子瞻帽”在中国艺术史上知名度非常高,以至于一千年后,苏东坡的一个铁杆粉丝——国画大师张大千,他处处模仿苏东坡,学习他的绘画,学习他的为人,模仿他的子瞻帽给自己设计了一顶大千帽,戴着这顶帽子走遍东西,把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传向全世界。
苏轼正欲挥毫,蔡肇,王诜,李之仪等人围在左右
东坡写诗
端坐在苏轼一旁的,是雅集的主人王诜。王诜娶了宋英宗的女儿为妻,被封为驸马都尉,他能诗善画,专门收藏古代书画,由此结交了许多文人雅士。王诜与苏轼相识很早,既是密友也是患难之交。元丰二年,苏轼遭遇“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王诜也受到牵连被撤职。次年,王诜之妻,宋英宗之女、神宗的妹妹蜀国大长公主去世,神宗认为王诜有失责之行,便将其流放。四年后,王诜回京城复职,创作完成了《烟江叠嶂图》。图中山水迷离梦幻,犹如海上仙山,似乎也印证了他在放逐期间荒芜寂寥的内心世界。
王诜(1048-1104)
王诜 《烟江叠嶂图》上海博物馆藏
王诜身边的李之仪是北宋词人,写下过脍炙人口的名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作为北宋文坛后起之秀,他对苏轼极为尊崇,奉作师长,两者感情很深。在苏轼流放的岁月中,李之仪竭力奔走、活动朝中政要,试图帮助苏轼早日复职京师;如今汴京西园的松荫下,他终于安坐在老师身旁,想必心中十分安慰。
李之仪(1048-1117)
蔡肇(?-1119)北宋画家
2.看书
苏辙在树荫下读书,旁边还有准备沏茶的书童。苏辙是苏轼的弟弟,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他的生平学问深受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与苏轼的波澜壮阔,汪洋肆意相比,苏辙更显沉静,文章或是书法都带着清淡的风致。
苏辙阅文
苏辙(1039-1112)
3.题石
米芾正在石壁上题字,一旁有侍童昂头举砚,王钦臣在后面认真观看。米芾,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他生性本来狷狂不羁,置身文士的聚会之中,当然更加特立独行。他既不与众人观书,也不参与论画,独自题诗石壁。
米芾正在石壁上题字,王钦臣在一旁观看
米芾题石
米芾一生非常喜欢把玩异石砚台,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据《梁溪漫志》记载:他在安徽无为做官时,听说濡须河边有一块奇形怪石,当时人们出于迷信,以为神仙之石,不敢妄加擅动,怕招来不测,而米芾立刻派人将其搬进自己的寓所,摆好供桌,上好供品,向怪石下拜,念念有词:我想见到石兄已经二十年了,相见恨晚。此事日后被传了出去,由于有失官方体面,被人弹劾而罢了官。但米芾一向把官阶看的并不很重,因此也不怎么感到后悔,后来就作了《拜石图》。作此图的意图也许是为了向他人展示一种内心的不满。
米芾(1051-1107)
明 陈洪绶 《米芾拜石图》
4.作画
李公麟正在作画,黄庭坚手持芭蕉扇坐在他对面观看,旁边几人也都看得兴致勃勃。李公麟出身名门大族,家藏古器名画法书甚多,自幼知识渊博,好古善鉴。一生勤奋,作画无数,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其白描绘画为当世第一。
公麟作画
李公麟(1049-1106)
李公麟旁边的黄庭坚正手摇芭蕉扇看得全神贯注。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在文学界,黄庭坚生前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书法家苏轼、米芾和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他与苏轼师生之间,亦师亦友,两个人还经常相互调侃。黄庭坚的字瘦长,苏东坡就笑话他,说他的字“树梢挂蛇”,像树梢上挂着一条蛇一样。黄庭坚也不示弱,当时反击,东坡先生的字像“石压蛤蟆”,石头压着个蛤蟆,因为苏东坡的字比较宽,比较扁。随后两个人都哈哈大笑,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
《黄庭坚行书惟清道人帖页》 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