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为新之顾真真《西林园景图》绘画研究及创作思路

时间: 2020年06月11日 浏览次数: 1589

自入选无锡博物院青年英才计划《西林园景图》项目绘画研究后,本人在8月21日赴无锡博物院参观了现藏于院内的明代画家张复所绘册页《西林三十二园景图》。图现存十六开,每页描绘了园中一景,画面写实生动,客观的描绘了该园林风貌。绘画线条流畅,结构合理,水平在当时可算上乘,故当时王世贞也称张复为“吴中丹青一派,所见无过元春者”。

目前无锡博物院中所藏十六景分别为:风弦障、遁谷、空香阁、素波亭、息矶、椒庭、爽台、花津、石道、荣木轩、沃山、上岛、鹤径、层磐、深渚、雪舲。另据明代王世贞所著《安氏西林记》及综合资料可知另十六景名为:纤纤泉、兰岩、晨光坞、镜潭、凫屿、中州、萧阁、景榭、一苇渡、夕霁亭、醉石、虚籁堂、疏峰馆、松布、迴梁、含星濑。王世贞慕名而来,在《安氏西林记》中盛赞西林之胜,并将其所记之二十景分为“丽于山事者”、“丽于水事者”、“兼所丽者”三类。其中:纤纤泉、兰岩、晨光坞、遁谷、风弦障为“丽于山事者”;凫屿、一苇渡、上岛、中州、素波亭、息矶、空香阁、景榭、萧阁、夕霁亭、醉石、镜潭、为“丽于水事者”;虚籁堂、椒庭、爽台为“兼所丽者”。

根据无锡博物院现存之十六景,经研究发现,其中有部分景色中出现了另外一景的相关画面,两者可以互相印证,从而获得各景之间的位置关系。例如上岛和空香阁两幅画面,“上岛”图中的上半部分岛屿上所绘的两层小楼与“空香阁”图下半部分的两层小楼就为同一处,岛屿右侧的桥也可以看出是同一处。而几处山景根据《胶东山水志》所载“曰层磐,山巅也。曰兰岩,种香菱也。曰石道,登山径也。曰遁谷,山水奥也。曰晨光坞,得名于晓望也。”可知西园从胶山南侧山脚一直延续到了胶山顶,以“石道”一景相连,贯穿了“遁谷”、“纤纤泉”、“兰岩”直到“层磐”。

由于西林园占地广袤,不可避免的在建成后的一百多年间因家族财产分割、维护成本高昂等原因逐渐消亡。道光年间大收藏家也是《西林园景图》的收藏者顾文彬就曾来胶山准备按图索骥,对照寻找,“而故老已不能指其处”。2019年9月13—15日,11月中旬我专程多次赴无锡东郊的胶山实地考察。四百多年沧桑变化,虽然西林园建筑早已无旧综可循,所幸胶山的山体没有什么大的改变,根据对《西林园景图》及相关史料的研究,还能基本判断出当年的大致位置和基本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据史料记载,西林园的实际建设者安绍芳在万历二十年曾致信给秦燿,鼓励其回乡筑园,并在秦燿建设寄畅园的六年时间里,安绍芳也多次为其出谋划策,提供了很多实际可操作的借鉴。从绘画角度来说,与《寄畅园五十景图》对比中也不难看出,两者都用了在不同册页画面中描绘同一景致,相互彼此印证,构成一个具有内在关联的图中世界的方法。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89259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