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锡博|寄畅园园林文化系列学习之园里江南②

时间: 2023年10月23日 浏览次数: 2368

寄畅园的传承历史

明代秦金凤谷行窝

寄畅园园址在元朝时曾为二间僧舍,名“南隐”“沤寓”。明正德、嘉靖年间,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的秦金购“沤寓房”,并在原僧舍的基址上进行扩建,垒山凿池,移种花木,营建别墅,辟为园,名“凤谷行窝”。

寄畅园门厅.JPG

寄畅园门厅


明代秦瀚、秦梁凤谷山庄

秦金过世后他的儿子秦汴喜好藏书,无意造园,嘉靖三十九年将凤谷行窝转给族侄秦瀚,秦瀚作《广池上篇》。秦瀚接手后将凤谷行窝改建为结社雅集的地方,在园中增加了一些景观,又称“凤谷山庄”。秦瀚改建凤谷山庄取法唐代白居易,他的《广池上篇》就是效仿白居易《池上篇》。从山石、泉池、堂阁、亭桥,到花木、鱼鸟、书酒、琴曲,秦瀚处处向白居易致敬。秦瀚过世后园子就归他的儿子秦梁,秦梁在外做官20多年,交友广阔,文人士大夫经过无锡的时候都会登园造访,秦园的名声逐渐传播开来。

白诗和秦诗对比.jpg

明代秦燿寄畅园

明万历十九年,秦梁的族侄秦燿罢官回乡,将先祖遗下的“凤谷山庄”进行大规模改造扩充。历时八年,在万历二十七年,他筑造了嘉树堂、锦汇漪、知鱼槛等二十景,取王羲之“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诗意,将此园定名为 “寄畅园”。秦燿寄畅园将“取法古人”发挥到极致:曲涧效仿王羲之的曲水流觞;知鱼槛取法庄子,卧云堂取法谢安,桃花洞取法陶渊明,先月榭取法白居易……秦燿借用这些隐逸文人的故事和诗文造园 ,将数千年的隐逸文化汇集在一隅之地,漫步园中,仿佛在看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园主与古人的精神世界在园中相遇相惬相融,生动诠释了园林作为精神栖所的本质。

明-黄宸-《曲水流觞图》卷fb.jpg

明 黄宸 《曲水流觞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明 宋懋晋《寄畅园五十景图册》部分.png

明 宋懋晋《寄畅园五十景图册》部分


参考文献:

黄晓 刘珊珊《寄畅园的始建年代、沿革分期与重要议题》

黄晓《凤谷行窝考——锡山秦氏寄畅园早期沿革》

金石声 《明代宋懋晋<寄畅园图册>图像解析》

金石声 《老金说惠山——寄畅园》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79567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