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博馆藏|元无款圉人曳马图
纸本。纵44厘米,横38.5厘米。
画面以一胡服圉人牵马为主体,人马下方有作为补景的坡石、灌木、竹枝、丛草。画无作者署款及钤印,仅右下方钤一长方朱文印“怀民鉴定之印”。
在中国画中,马是一个相当独特的题材,虽然总被归入“畜兽虫鱼”类中(宋•邓椿《画继》),但由于在古代战争、礼仪及交通运输中所起的独特作用,马的地位和对马的尊崇与描绘,都远非其他动物所能比拟。马配上人,又称人物鞍马,也成为绘画科目中的一个单独门类。画马的名家见于著录的可以推至南齐毛惠远和北齐杨子华。宋代邓椿在其《画继》中记载了当时私人所藏唐宋名家作品堪称绝品者约百五十件,其中直接以马为主要题材的有七件,排在第一、二件的就是韩幹《马图》和李公麟《并驰小马图》。以画马而著名的画家,明代以前就有曹霸、陈闳、韩幹、韦偃、胡环、李公麟、赵孟頫父子、龚开、任仁发等。
本件作品的题材是圉人牵马,圉人胡服左向而立,神态沉静谦恭,马体态肥硕,气度轩昂。这类题材,元以前相当多见,如《昭陵六骏》,李公麟《五马图》,赵孟頫、赵雍、赵麟三世《人马图卷》,其中都有类似的场面。本画以简洁的线条准确勾勒出外形,然后在一些重点部位如人、马之头部、足部,马之前胸、后臀等部位,作设色渲染,并在一些细节处如人、马之毛发,胡人帽翎,马胸部之鳞状纹等以细笔描绘。作为人、马背景描绘的山坡也是勾勒与单色平涂,山石使用了皴法,但皴线简单质朴,完全是写出而非擦出,类似于故宫所藏赵孟頫《洗马图卷》中的山石皴法。竹叶双钩,淡色平涂,一颗灌木用双勾绘干,单线绘枝梢,点叶连带点苔,丛草与苔点完全以色笔写出。画面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古朴自然,保留着相当多的较为早期的特征。除了上述单线勾勒、单色平涂的画法外,人、马与树、石背景的比例也显示出相当古典的方式。画面虽有设色,但基本只用到赭石与汁绿,整体的颜色相当浅淡,加上年久纸色黯淡,粗看类似白描,唯胡人之毡帽、腰部三组横纹和马头部辔带使用了古艳浓重的朱砂色,在整体浅淡甚至略显黯淡的画面中显出一抹奇异而典雅的亮色。
本画虽无作者款识、印章,但在绘画的题材内容、笔墨技法和材料使用上都表现出独特的时代性,如果把它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之赵孟頫、赵雍、赵麟所作《三世人马图卷》作一个比较,就能发现它们在描绘对象和技法上呈现出相当的一致性,其中犹以赵雍所绘之西域奚官牵马图,与本幅作品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初步推测,画作的创作年代应该距此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