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军毯(壹)

时间: 2017年08月23日 浏览次数: 2336

毛料。长179厘米,宽149厘米,国家三级文物藏品。

该军毯呈深绿色,右上方印有“无锡各界抗敌后援会置”醒目红字。右上角有一个比较大的“锡”字,在其下方还有主人在捐赠时缝在毯子上的一块白布,上书如下文字:“四十年前百少年,兵分五路气冲天。沙场浴血身何顾,四化长征一马先。”

一九三七年寒冬,无锡青年九十六人,西撤至陆区桥,组成了无锡流亡青年服务团,选出孙克定为团长、李伯敏为组织部长、周秋野为宣传部长、沙仲虎为总务部长。县抗敌后援会发给各团员军毯一条(即今陈列之物),出苏经皖至赣入南昌,与党接上关系,便兵分五路:一至浙西、一至陕北、一至赣东、一至皖南、一至武汉,热血奔腾,投入抗日战争第一线。全国解放后,为革命事业捐躯者含笑地下,在世者历历可数矣,壮者烈士,特为诗以悼之!

一九八一年五月一日 陆墟谨识(上下盖有陆墟印三方)

军毯主人沙陆墟,原名仲篪,改名仲虎,笔名陆墟,生于1914年3月2日,无锡陆区桥人,回族。1933年毕业于上海江南体育专科学校。1934年入无锡《人报》当记者、编辑。1937年11月无锡沦陷前夕,他参加了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简称“锡流”),担任总务部长,到达江西南昌新四军办事处后即在江西、福建等地工作,积极宣传抗日救国。1939年,沙陆墟在福建建瓯县创办抗日宣传的“七七”业余剧团,任团长。后任《闽北日报》编辑,《南方日报》、《民主报》、《儿童周报》总编辑。抗战胜利后,到苏州任《大江南报》、《江东日报》总编辑、社长。他长期从事小说和戏曲创作,是一位多产小说家。早在《闽北日报》任职时,为了宣传抗日,创作了长篇小说《说岳全传》,开始在《闽北日报》上连载,引起了轰动。

“锡流”是无锡沦陷前夕,由中共地下党员带领100多名爱国进步青年,在撤离无锡向内地转移路经溧阳时成立的。“锡流”成员凭着对党的坚定信念,满怀热血和正气,边流亡进行抗日宣传,边寻找党的组织关系,途径苏、皖、赣、鄂四省,历时一个多月,行程千余里,不怕艰难困苦和牺牲,终于到达南昌新四军办事处和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全部投身于革命队伍。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814013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