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202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的收获之年。无锡博物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现将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及2025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24年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接待来院观众1054750人次,完成展览及提升改造20个,策划开展社教活动295场次,受众198240人次,数量远超上年同期。
1. 党建引领强基固本。
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全年召开中心组学习22次,党员大会21次,支委会41次,开展党课18次,开展主题党日50次。
2. 开放服务提质增效。
优化开放服务,取消实名预约参观机制,延长暑期及节假日开放时间,同步增设特色活动,丰富博物馆夜游体验。优化讲解供给,依托智慧博物馆项目,新增电子简介、AR眼镜、人工语音等智能导览功能,打造博物馆沉浸体验。
3. 社教活动多维破圈。
一是首次承办“博物知旅”系列活动,联合全市65家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推介全市社教活动、创新案例、馆校合作、精品展览等博物馆特色项目,博物观艺、情景互动、非遗体验、游园打卡等10大类、20余项活动;二是联动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吴都阖闾城遗址管理处,开展“中华文明风采·考古探秘”研学旅行,促进考古成果转化;三是策划“礼赞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以红色主题展现中华民族崛起的强大力量。
4. 精品展览重磅推出。
策划举办精品临展17个,引进输出展6个,基本陈列的提升改造项目2个。“掇菁撷华——无锡历代名家书画精品展”汇集古代、近代、现代以及当代无锡籍书画家的精品佳作,充分体现无锡书画的艺术成就,全面展示无锡籍艺术家的独特风貌;“艺术长存 湖山生色——周怀民捐赠40周年纪念展”汇集赵孟頫、蓝瑛、董其昌、朱耷、文徵明等诸多大家墨宝,彰显老一辈画家护传文化的崇高精神以及自出新意的丹青艺术;“高山仰止——胡小石、林散之、高二适、萧娴书法艺术”展出“江苏四大家”的精品力作,解析他们的书法风格、学术传统和人生境遇,以此彰显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
5. 文化品牌日益凸显。
《大爱无疆——无锡慈善事业展》获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无法为法——清·石涛<看杏诗意图>特展》获江苏省文物局江苏省博物馆数字化展示优秀案例;《展红色书信 传革命精神——无锡博物院藏红色书信特展》”获江苏省文物局2024年度江苏省革命历史类主题联展巡展项目,并入选国家文物局、国家民委、中央网信办“和合中华 同心筑梦——革命文物精品展”巡展项目推介;与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开发“百年飞鸿见初心——红色书信思政大课堂”获选省级示范项目。“映月之声”二胡文化之旅,获2023全国文化遗产旅游“五十强线路”。
6. 文物保护卓有成效。
实施馆藏元代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完成纺织品文物仿制6件、修复12件;修复装裱书画、拓片等作品99件/套,文物除霉3件/套。编制低氧气调杀虫预防性保护、馆藏鎏金铜器及鎏金银器文物保护修复、馆藏漆木器文物保护修复等文物保护规划方案5份。完成盘库建档专项行动,盘核全院34760件文物,并着手建立文物档案。提供文物查询85批次,涉及馆藏文物数据图片、三维文件及资料815件套,做好文物提取、归档180余件。
7. 文物征集鉴定有序推进。
2024年3月,杨世缄先生将云薖园及其珍藏家族文物无偿捐赠给博物院;中国人民银行无锡市分行下属无锡市钱币研究会无偿捐赠2000余枚古钱币、有偿捐赠8248枚纪念币,对于完善院藏钱币体系意义重大;无偿征集其他文物和资料463件(套)。完成涉案文物鉴定27批次,鉴定数量1350件(套)。常态化开展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服务,举办公益鉴定13场,鉴定群众送鉴藏品121件套。
8. 馆藏资源授权稳步推进。
有效整合院藏文物资源,充分发挥博物馆文创传承、利用、转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一是扩大文创交流,积极参与市人才大会、市社科联第二十一届社科普及宣传周等文创展示活动,加强交流互鉴。二是扩大合作范围,深挖IP授权开发渠道。完成授权上海市青浦区博物馆院藏沈荃沈度藏品图片等事项30件;授权苏州和云观博公司、杭州甜筒科技公司相关藏品图片及数据资源,用于在院内开展AR眼镜导览、“博物馆亲子剧游”数字产品项目,增强社教体验;配合王海婴作品捐赠展,开发系列文创产品;与惠山文商旅公司、上海新晋沅、江西独好文创等若干单位进行了多次接洽,探索商业合作新模式。
9. 多渠道传播反响热烈。
深挖文物当代价值,文化传播力稳步上升。微博、微信、官网等官方新媒体平台依然保持了较高的更新频率,微信公众号粉丝数相较2023年增长12万,微博影响力在省文博账号中保持前列,年阅读量1000万 。在重大展览活动宣传中积极扩大传播影响力,“掇菁撷华——无锡历代名家书画精品展”全网传播量430万 ,“周怀民捐赠40周年纪念展”全网传播量200万 。持续上榜全国热搜博物馆百强榜,根据《2023年度国家一级博物馆传播力研究》报告,无锡博物院为第43名,江苏省第3名。
10. 文化遗产激活价值。
以“开门用文物”取代“闭门保文物”,开展无锡地域文化调研,编写《云薖园活化利用策划方案》,完成云薖园文物保护工程,举办“云薖文荟——杨家翰墨展”“择笺寄意——清代花笺特展”。策划开展“云薖六雅”等大型主题系列活动,实现云薖园在保护和利用中的可持续发展,把茶器茶事、抚琴听戏、插花焚香、赏画读诗等多项雅事融入到云薖园,让观众充分感受文化、艺术和生态环境之美,共享云薖园里的“锡”式美好生活。
二、2025年工作计划及目标
1. 策划精品展览,满足市民文化需求。推出“文明之光——‘考古·无锡’成果展”“明清文人生活之美”等年度大展,举办“经世济民——上海大都市区近代爱国实业家展”“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抗美援朝作战75周年主题展”“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慕夏——新艺术运动先驱”“晚晴士人信札、书法展”“水城溯源——吴家浜的故事”等精品展览。
2. 做强社教品牌,增强锡博文化影响。策划课程、活动、表演、研学、馆校合作等主题特色教育活动,全年计划开展120场;结合热点、重大纪念日、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主题日和重要临展,策划特别活动;深入夯实馆校合作机制,加强与馆校联盟成员共同开发适应其教学特色的研学课程,尝试推广全学段博物馆教育。
3. 优化开放服务,提高文化供给水平。贯彻落实《推动市直文化场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启动无锡博物院提升改造项目,提升观众的观感体验和舒适度;在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期间延长开放时间,暑期每天的闭馆时间延长至18点,法定重要节假日延长至晚上20:00,全年延长夜间开放总计62天,累计延长开放时间96小时;在保证每日两场定时免费讲解的基础上,周末节假日加开到四场定时免费讲解,同时开展为社会团队公益讲解、增补试用期新招募志愿者讲解等,多举措提升开放效能,优化服务供给,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4. 推进文保修复,夯实文博工作基础。筹办2024年文博高质量发展学术会议;推进馆藏元代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文物储藏柜)结项验收;根据资金情况,启动馆藏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革命展厅预防性保护、革命纸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积极参评,争取中二临展厅预防性保护方案、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方案、馆藏漆木器保护修复方案的项目资金。
5. 推进资源授权,开展文创产品开发。积极探索与社会力量合作,拟将原文创生活馆和文创商店业态整合,拓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投资、设计制作和营销渠道。参与市社科联第二十二届社科普及宣传周文创展示等各类推介活动,加强交流互鉴,促进文化资源共享和发掘利用。
6. 推动活化利用,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充分挖掘云薖园人文内涵,继续推进云薖园的文物保护、活化利用工程,做好开放服务工作,将这座昔日的私家园林转型为公共文化空间,成为无锡城厢的文化新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