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微课|雅集趣话之“古风雅颂 琴越千年”(贰)

时间: 2021年05月03日 浏览次数: 1465

古琴名称知多少

古琴本质上是弹拨类乐器,其构造跟古筝、琵琶、吉他等有相似之处,都由弦和共鸣箱组成。但作为最富中国文人色彩的乐器之一,它身上的各个部位又有自己独特的名称和意义。

琴面与底板:古琴面板呈圆弧型,象征着“天圆”,底板平直,象征着“地方”,天圆地方,阴阳相合。

七弦:古琴有七根弦,前五弦代表着五行,分属金、木、水、火、土,从音乐属性讲又是五音:宫、商、角、徵、羽,亦象征着“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后两弦相传为周文王和周武王后加,是文、武之声,也是君臣合恩的化身。七弦悬于琴上,亦是北斗七星挂在高空的象征。

琴徽:琴面有十三个徽,象征着一年有十二个月再加一个闰月。居中最大的七徽,是谓闰月。

640.webp (4).jpg

琴头:“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在琴面右侧头部8-10厘米处横嵌的一条用硬制木制成。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琴头部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

轸子、轸池、护轸:轸子系绒扣调节琴弦松紧长度、改变音高之用。多用红木紫檀等坚韧耐磨的木料制成。中心头尾穿通,颈部旁侧有一斜孔与中心孔相通,侧孔斜向顶端。考究者孔口呈钝状,顶部孔端微微向中心凹陷。底板上储放轸子的浅平凹巢,称为轸池。底板琴头两侧向下垂凸的部位称为护轸,保护轸子免受外力碰击。

琴尾: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琴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

640.webp (5).jpg

龙池、凤沼:底板的中部和尾部,各有一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或圆形的洞孔,中部大的称龙池,尾部小的称凤沼。龙池凤沼,谓之上山下泽,象征天地万象。与龙池、凤沼相对应处,往往各有一个“纳音”。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天柱”,靠尾一侧有“地柱”,使发声之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

雁足:在龙池与凤沼之间近风沼(约琴面的九徽)处,有两只支撑琴体和系缚琴弦的脚,称为雁足象征七星。因须承重力,雁足都用坚实木料制成。

640.webp (6).jpg

看完古琴的部位,认识了它的部位名称,你对古琴了解多少了呢?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822727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