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锡博新展|初音——世界口弦文化艺术展

展览时间: 2021年9月30日(周四) - 12月19日(周日) 展览地点: 无锡博物院中区三层展厅

横板海报.png

展览安排:

展览名称:“初音——世界口弦文化艺术展”

展览时间:2021年9月30日—12月19日

展览地点:无锡博物院中区三层展厅

主办单位:中国民族博物馆 无锡博物院

内容介绍:

口弦是一种具有胚胎型意义的、最为原始的泛音古乐器。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系统中,具有抒情、通神、伴舞乃至话语的功能,是中国古代颇具诗性的乐器之一。《魏书?乐志》载:“女娲之簧,随感而作,其用稍广”,其中的“簧”就是我们所说的口弦,从记载中可得知口弦文化起源的久远。

本次展出的200余件口弦来自全球50余个国家百余个民族。本展览以出土口弦(口簧)为历史线索,呈现其早期的萌芽状态及发展衍变的痕迹。通过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深度解析口弦的制作工艺及演奏特征。将其本身附着的文化功能、文化表达等信息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带您了解全球50余个国家百余个民族的口弦实物与多姿多彩的文化样态。

展品简介:

图例1:云南纳西族象形文字“口簧”

口簧1.png

口簧2.png

“女娲作簧” (《世本》载)体现了我国早在母系氏族时期就有“簧”的记录。出土的汉代砖画或绢画中伏羲女娲合二为一的造型,人形蛇躯,两尾紧紧相交缠绕。各持一簧一笙,寓有阴阳交合之意,统摄天地人之道。与现代婚礼中被褥、枕头里放枣和花生之“生”的繁衍寓意相通。《诗经?小雅?鹿鸣》云:“吹笙吹簧… …”,笙与簧在这里包含着一种原始的巫术情感,是先民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图例2:伏羲与女娲图

640.webp (2).jpg

“簧”自先秦至晋逐渐成为贵族及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也是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必然。据《三辅黄图》卷三《建章宫》:鼓簧宫,《汉宫阙疏》载:“鼓簧宫周匝一百三十步,在建章宫西北。”足见簧在汉代不仅流行,更体现了其在社会中的位置。和林格尔壁画墓反映了汉代宫廷演奏口簧的情况。

图例3:和林格尔壁画墓线描图

640.webp (3).jpg


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一枚西汉未央宫遗址马蹄形金属一体口簧,经碳14科学检测为纯铁打制,簧舌与框体无焊接点,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知唯一一件金属一体簧。

图例4: 西汉长安未央宫遗址口簧

640.webp (4).jpg

学者莫尔吉胡对口弦文化的研究认为,口弦是远古人类第一弹拨乐器,具有胚胎型意义。在人的听觉神经里埋下了对音的美感情趣及对音与音之间的距离美感,为人类听觉意识种下音的逻辑思维种子,堪称人类乐音的“初音”。
口弦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民族乐器,是人类觉悟和智慧的发现,保留着原始社会古风遗俗文化形态,弹出了人类音乐文明的第一道曙光,以原生态与次生态并存的格局证明了文化传播的力量,有着包容因时空、地域、种族等所产生隔阂的强大力量,映射出世界各民族的社会生活面貌,是世界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

9.30,让我们相约锡博,

共同聆听这最初的音乐之美!


©2024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84670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