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忆峥嵘——无锡博物院藏邮票展
展览地点:无锡博物院西区二层展厅邮票是近代邮政的产物。中国邮驿通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清朝中叶以后,我国古老的邮驿体系积弊丛生,已无法承担信息传递的任务。鸦片战争后,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先进的邮政技术也随之传入中国。新式邮政的方便、快捷很快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光绪四年(1878年),清政府海关试办邮政发行了中国邮政史上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标志着中国创办近代邮政的开始。此后,中国邮政事业几经变革,但邮票始终与邮政通信相联系。
方寸邮票,包罗万象。邮票以丰富的内容、精美的设计及多彩的画面,形象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见证了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进程,再现了伟大祖国的光辉历程。一言以蔽之,如果将中国各个时期的邮票汇集起来,既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又是一幅美丽的历史画卷。
1986年,张楚源先生向当时的无锡博物馆(现无锡博物院)无偿捐赠了一批邮品,内容丰富,品类较齐全,时间跨度长。为弘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我院特举办“方寸忆峥嵘——无锡博物院藏邮票展”。同时,为丰富展览内容,近期我院又新征集了一批邮票。此次展览以时间为主线,分别展示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发行的邮品,希望公众能够在方寸之间回顾历史,重温峥嵘岁月。
大龙邮票
邮政纪念日邮票展览纪念邮票
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
邮票素有“微型百科全书”之称,虽只有方寸之地,但文化底蕴深厚,是认识、学习、借鉴历史的窗口,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史料价值。纵观中国邮票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其发展之艰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它所跨出的每一步,几乎都与痛楚、甚至血泪相伴。直至新中国的建立,邮票的发行权掌握在人民手中,邮票有了新的生命,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它从各方面反映了我们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崭新面貌,成为新时代的生动映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