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泰商号”合同议据

毛笔手书,纸质。长17.7厘米,宽8.1厘米。

“立泰商号”,是一家经营豆饼、桐油、麻丝等商品的商店名称,这家商店亦是抗战时期无锡地下党在苏州吴县东桥镇建立的一个秘密联络站。该“立泰商号”合同议据,订于1943年农历8月中秋(即9月14日),为“立泰商号”股东兼监察的陈锦昌所执。

陈锦昌真名陈佩三,化名陈源、陈贡生、陈锦昌,1901生,江苏无锡县梅村乡陈三房人,时任中共锡东县委书记。

1941年下半年,日伪经过密谋策划与周密部署,对苏南地区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残酷“清乡”运动。7月,日伪集结18000兵力对苏(州)、常(熟)、太(仓)地区进行第一期“清乡”。8月,新四军6师师部、18旅主力和中共东路特委撤离澄(江阴)锡(无锡)虞(常熟)地区,该地区的民主政权和党的县、区委组织也随之撤销,面目公开的干部亦随即撤退。9月,日伪对澄锡虞地区进行第二期“清乡”。由于陈佩三(化名陈源)从福建闽江回无锡任中共太湖县委书记不久,组织上就安排他隐蔽下来坚持斗争。此时他活动于锡南、苏西等地进行党的秘密工作。

1942年初,上级党组织决定陈佩三担任中共无锡县委书记(5月更名为中共锡东县委书记)。接着,陈佩三布置陈克(即赵建平,后任锡东县委委员),成功策反汪伪“清乡委员会”秘书长李士群二副官携带两支崭新意造快机参加锡东抗日活动,并到西山煤矿联系党的秘密工作。同时,整顿党的地下组织,逐步恢复活动,重建抗日武装,进行反“清乡”斗争。3月,陈佩三和惠峻山(原中共梅南区委书记、后任锡东县县委员)决定王佐农(即王中一,原无锡县抗日民主政府后鸿区区长)设法去与锡东交界的苏州吴县东桥镇建立秘密立足点,开辟东桥区。王佐农到达东桥镇后通过他的二哥、私立又新小学校长王似农的关系,摸清校董吴大本正在酝酿搭股开店,就趁机推荐陈佩三有意入股合资经商。经征得吴大本同意,4月陈佩三亲自去东桥,自称城市商人,与校董吴大本等协商,确定开办“立泰商号”,店址设在东桥南堍西侧,原东桥新楼茶馆朝南三间门面,经营豆饼、桐油、麻丝等商品。“立泰商号”于6月(端午节前)正式开张营业。由于日伪“清乡”后对锡东地区控制极严,统治强化,并经常下乡搜索,在锡东开展党的活动较为困难。9月,陈佩三化名陈锦昌,以“立泰商号”股东老板的身份随带工作人员从锡东转移到东桥镇居住,在这里领导中共锡东县委的工作。从此,“立泰商号”就成为我党转送信件,接待来往成员,了解和掌握情况,开展工作的场所。

1942年冬,东桥镇驻扎了伪保安队,为安全起见,陈佩三通知公开工作的同志撤向外线,自己也通过“立泰商号”股东周大弟的关系,在东桥镇东南的奚泾浜村办了一所小学,并被聘请担任校长。翌年春,陈佩三即转移到奚泾浜小学,以“立泰商号”股东和奚泾浜小学校长的双重身份,坚持工作。锡东县委在东桥农村前后扩建了4所学校,进行抗日活动。东桥地区开辟后,锡东县委组织保家队,从中培养骨干,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针对东桥农村佃农特点,开展减租、抗税斗争;派抗日武装进行锄奸,为民除害; 以“立泰商号”的合法地位,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以巩固秘密工作联络点;编写印发抗日宣传品,进行抗战宣传教育,树立必胜信心。锡东县委还深入到苏州虎丘一带(那里是敌伪“清乡”的模范区)秘密开展群众工作,建立了一块根据地,成为澄锡虞斗争的后方。由于它地处苏州城北,被大家称为“小苏北”。

该合同议据,是“立泰商号”开张营业一年多后重新改订的一份合股契约,它是见证中共锡东县委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建立秘密立足点,开辟东桥地区抗日斗争的珍贵文物。

(肖根荣)

4-29立泰商号合同议据.JPG

©2024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78599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