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轻风团扇,彩笔绘就夏季“顶流”
时间: 2023年10月03日 浏览次数:3767羽扇纶巾、扇枕温席、轻罗小扇扑流萤、歌尽桃花扇底风……古人风仪,扇子绝对是“顶流”配饰之一。哪怕是空调大行其道的现在,依然不妨碍我们与它来一场精致的邂逅。
暑往秋来,无锡博物院志愿者团队季度特色活动之“团扇风轻”扇面手绘活动如约而至,锡博志愿者们以“扇”会友,在不足盈尺的扇面上勾勒渲染,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中国美。
扇之“史”
本次活动由担任志愿者社教小分队组长的志愿者吴震月老师授课,她首先讲述了扇的历史和扇子的制作工序,选材、开丝、取囊、剖丝、钻孔、骨架定型、调整、设计图案,根据图案配线,贴面,自然晾干及修整等。在制作过程中,最难的是对扇子文化特征及审美的把控。团扇兼具功能性和美感,更是中华文化中对文人气质,对天地万物和谐统一的推崇与敬畏。
结合无锡博物院馆藏文物——清赵之谦团扇《碧桃图》,志愿者们对扇面之美有了更直观的体验。小小的绢本扇面上只截取了两支桃花作为画面主线,却做到了方寸之间,气象万千,艳而不俗。吴老师还详细介绍了画作技巧的绝佳之处,作品分染精致,勾勒线条精准,同时展现出桃花的正面侧面与背面,巧妙留白,春天里桃花簇簇盛开的充盈之感跃然纸上。
扇之“史”
扇面的表现手法有各种艺术形式,手绘是其中的一种。各位志愿者在素扇面上匠心巧思,精心布局,或山水花鸟,或人物动态,创作出美的情致和神韵。
绘制过程中,志愿者谢惠蓉老师给大家提供了扇面绘制的思路和方向,为大家轻轻勾勒了工笔线条,教大家如何起稿勾线及晕染底色;谢建兴老师寥寥几笔,一支芭蕉叶已跃然扇上。看了老师们的艺术作品,大家也纷纷开始创作,素净的团扇慢慢有了色彩,有的是苍烟夕照,余晖光凝;亦有空谷幽兰,姿态万千;还有卡通萌物,憨态可掬……志愿者们挥毫勾勒,把对美的体验及想象,聚焦到扇面的方寸间,赋予了团扇新的生命。
借助主题背后的文化底蕴,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给每一位到访的游客。虽然活动暂告一段落,但锡博所有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们对文博科普的热情不曾消减,我们都致力于做那个持扇的人,把传统文化的风“扇”给每一个到院参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