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微课丨成长漫游:戏说江南——锡剧文化①
时间: 2024年03月23日 浏览次数:
3080
锡剧旧称滩簧,是流行于苏锡常的地方传统戏剧,以唱为主,其曲调优雅抒情,生活气息浓厚,别具江南水乡风韵,被叶圣陶称为“太湖一枝梅”。
现代 殷昭南《锡剧名家荟萃图卷》 无锡博物院藏
锡剧起源与发展
锡剧,生发于距今二百七十多年前的清朝乾隆年间,是乡民们在田间农作时自娱自乐的产物。因发轫于常州府地域的无锡东乡,故称之为“东乡调”或是“东乡小曲”。后来,“东乡调”受到口头文学的影响,渐渐吸收融合了宣卷、道情及弹词等说唱艺术,逐步向“滩簧”发展转变。
锡剧发展主要经过了对子戏、小同场戏、大同场戏三个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艺人们不断前往大城市演出交流,“常锡文戏”强势进入人们的视野,1954年,“常锡文戏”在更名为“常锡剧”后,正式定名为“锡剧”。
对子戏剧目——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艺术档案馆馆藏《双推磨》剧照
小同场戏剧目——陆雅臣卖娘子
随着锡剧的发展,其观众数量也不断增加,演出形式也有了不小的变化。一开始有两三个人演唱,演出场地往往是农民劳动的地方。后来演员们开始搭建舞台,观看演出的人数也不断增加。最后锡剧进入城市更加广阔的舞台,演员演出时候需要化妆并演出一些城市题材的内容。
珍珠塔
(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文献:
夏亚林《锡剧的艺术特点及角色行当的研究》
赵文彬《探析锡剧表演中对角色的理解与塑造》
夏琪芬《锡剧的江南文化特色探析》
王晟妤虹 郭炎孙《锡剧历史、现状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