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博展览|小大由之——寻觅“寄畅”之美
展览名称:小大由之——寄畅园记
展览时间:2021.12.25—2022.3.1(延期至4月3日)
展览地点:无锡博物院程及美术馆(无锡市滨湖区蠡湖大道500号)
开幕时间:2021.12.25 14:30
前 言
具有490年历史的寄畅园是江南园林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作为多种门类的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本次展览将以寄畅园为题眼,邀请艺术家在无锡程及美术馆再现一个微缩的园林世界。
寄畅园作为一个人造的园林世界,既是游走观园的具体空间,也在更大尺度上,与其周围的锡山、惠山、映山湖发生着紧密互动。在园林之中,八音涧、锦汇漪、知鱼槛、七星桥等小品则小中见大,在一个有限的人造世界中,创造出一波三折的妙趣。
由此,本次展览将以园林之中的尺度为灵感,通过时间的、空间的和再现的园林,结合空间装置、绘画、摄影等多种表现媒介,呈现出一座想象中的园林。
时间中的园林
流动的时间承载着园林与人的共同变化。我们选择了一些能够代表时间的园林图像,在记忆中回味园林曾经的气息。
此组图片是游客在寄畅园各处景点所拍摄的旅游纪念照,每组照片两两对照,分别为曾经的游园影像和如今在园林同一位置摆拍的照片。
游客《流动的时间》
再现中的园林
艺术家通过作品对园林进行解读和理解,以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再现园林,思考与探讨园林精神与现代生活的关系与距离。
陈行晔的版画将寄畅园的主景知鱼槛置于书本页面中,细腻的景致刻绘与黑白复古色调体现着艺术家的精巧构思。
● 陈行晔《旧日秋文》水印木刻 72*108cm
王俊以大画幅黑白胶片相机拍摄寄畅园的细节,将细腻的诗意情感融入多层的灰阶变化之中,表现园林静态安详与静谧。
● 王俊《景物四时》
顾大可将寄畅园的著名景点的诗文与图像篆刻在印石上,并将图文制作成一架画屏。试图进行篆刻艺术的创新性尝试。
● 顾大可《寄畅园二十八景》篆刻画屏
刘昊的这件作品取自明代宋懋晋《寄畅园五十景》中的“曲涧”,艺术家将坚硬的材质赋予了柔软的波澜,并借助照明投射出云水影像。
● 刘昊《曲涧》
冼东文的园林水彩作品静谧淡雅,对于园林的日常绘画记录已经成为他的生活调节器。
● 冼东文《园影》系列纸本水彩 14*19cm
空间中的园林
园林的空间曲径通幽,以小见大,富于变化。我们邀请艺术家从各自擅长的材料媒介出发创作富于想象的作品,以特殊的视角阐释者园林物理空间和图像空间的多样变化。
史金淞长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象符号,以特殊的材质和宏伟的尺度富于作品深邃的历史基调和抽象表达,此次展出的装置作品体现了艺术家对生命、自然、永恒等问题的思考。
● 史金淞《脱胎换骨》
戈子馀的作品强调平面肌理的重塑,这次展出的作品以水的波纹为元素,看似平面的作品却蕴含着机器般雕琢的痕迹。
● 戈子馀装置《倒影》 180cm×180cm
刘昊以金属铜片模拟太湖石的形态分布在展厅内,内置扬声器,采集八音涧的水流声,呈现叠石意象的声音装置。
● 刘昊《八音》
张小黎用类似乐高玩具般的表现形式替代了明清绘画中的皴法,以绘制山水图卷,形成颇具趣味性的视觉效果,而山水元园林题材绘画亦在新的表现手法中获得新生。
● 张小黎《临沈周水墨山水图卷》纸本水墨 25*393cm
箫文亮近期的创作逐渐将水墨园林与雕塑相结合。展现个人对园林精神的理解和创造。
● 萧文亮《银盐——园》
章岁青将各种具象的形态如超现实主义版融入复杂的构图中,作品体现艺术家对当今快节奏地现代生活的反思。
● 章岁青《都市梦魇》油画 180*120cm
王有为擅长在生宣纸上绘画太湖石,湖石形态各异,蕴含生机。
● 王有为《石雨》系列纸本水墨
陈行晔与张健合作的摄影棚以园林照片为背景,形成一个复古打卡区域。
● 陈行晔张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