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青龙,右白虎”——东汉四神博局镜
时间: 2025年01月06日 浏览次数:1245
汉代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的高峰时期,汉镜类型众多,工艺精湛,至新莽以降,四神博局镜广为盛行,涉及到汉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对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习尚观念等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
无锡博物院所藏东汉四神博局镜为圆形、圆钮、蝙蝠形柿蒂纹钮座,直径18.8厘米。双线方格内为十二乳丁,间以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铭文。镜面整体布局为四方八极,分别配置:玄武与鹿、相背双青龙、朱雀配羽人、白虎配瑞兽。外区铭文为:“宜昭是,明镜知人请,左龙右虎得天菁,玄武法列星,八子十二居安宁,常宜子孙,“长富昌,乐未央”。边缘纹饰为三角锯齿纹与钩连云藻纹。该镜保存良好,构图严谨,做工精良,形象生动,纹饰优美,铭文罕见,是汉代四神博局镜中的上乘之作。
东汉四神博局镜 无锡博物院藏
四神
“四神”图案源于古代天文上的四象,古代占星术士,以春分前后初昏的天象作为依据,把黄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划分为四个星座并想像成四神动物形象,《三辅黄图》云:“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左青龙、右白虎是在四神中的固定位置。《礼记·曲礼》谓:行军之方位“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用这四种旗帜,象征四神的威力,可以御四方,辟不祥。
古人将它铸造在铜镜上,用以镇宅辟邪之意,同时被广泛应用于漆器、砖瓦、印章等装饰上,到了六朝、隋唐时期仍大量流行。
汉 四神云气图壁画 河南博物院藏
汉 四神瓦当 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藏
十二地支
镜中十二地支铭文是按照“两仪、四象、八极”的规律排列的,两仪指阴、阳,四象是指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动物形象,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八极又称八卦,即午(乾)南,子(坤)北,卯(离)东,酉(坎)西,辰巳(兑)东南,丑寅(震)东北,未申(巽)西南,戌亥(艮)西北,如果将镜钮看做是太极,就是《易经》里面的:“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宇宙图模式。
博局镜与六博棋
博局镜上装饰的棋艺游戏就是六博棋,六博的发明很早,最迟不会晚于商代。春秋战国时期,六博成为人们十分喜爱的娱乐活动,当时称博戏。秦汉时期,博戏更加流行,西汉时朝廷里设有博待诏官,善博的人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地位并受到人们的尊敬。汉代还出现了专门研究博术的人和著作。六博棋在当时成为高士文人休闲时的一种时尚追求,也充分反映了当时国家强盛、文化繁荣的太平景象。
东汉六博画像石 四川省新津宝子山出土
西汉彩绘木六博俑 甘肃省武威市磨嘴子48号墓出土
参考文献:
[1]冀东山主编.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玉杂器卷[M].三秦出版社.2006.
[2]孙丽华.汉代四神规矩镜简述[J].文物世界,2011(04).
[3]熊传薪.谈马王堆三号西汉墓出土的陆[J]文物,19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