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正在建设中,敬请期待...

确定

耳畔生辉——无锡博物院藏明代金耳饰精品赏析

时间: 2023年08月22日 浏览次数:3250

耳饰是佩戴在耳朵上的饰品。作为首饰的一个门类,耳饰的历史可追溯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最有代表性的耳饰称为“玦”,形状为有缺口的圆环形,多为玉制,并成对出现。进入秦汉以后,中国汉族聚居区对耳部佩戴装饰物不再流行,直到宋代耳饰在观念上才再次普遍被人们接受,而真正在使用上普及则大约要到明代。明代第一次把耳饰的形制纳入皇家服饰制度规范,《明史》卷六十七《舆服三》所列品官命妇冠服即有耳饰,这使得宫样耳饰在明代始终为人们所追羡和效仿。

从明代墓葬出土文物并结合明人画像及文献资料,可以将明代耳饰大致分作三类:其一耳环,用作簪戴的环脚很长,呈细弯钩“S”状,多为已婚妇女在出席正式场合中佩戴;其二耳坠,上半部分多为一贯耳圆环,环下悬挂可以摇晃的坠饰,常为未婚少女或燕居常服时佩戴;其三丁香,小型金属耳钉,可于钉头镶嵌珠玉装饰,小巧轻便,适于家常佩戴。

在明代,地处江南的无锡经济繁荣、商业发达,豪门富户、士绅商贾云集,遗留了大量珍贵的资料,特别是历年考古出土、流转征集的明代金银首饰,集中反映了当时首饰的高贵华丽、工艺的高超精湛、佩戴的细致讲究。无锡博物院收藏了一批精美的明代各类首饰,现挑选并介绍其中极具代表性的耳饰精品,藉此遥想当年“熠熠生辉”的锦绣繁华。

明葫芦形金耳环

1.jpg

“S”形环脚下用金丝绕成螺旋形,下接一倒覆荷叶和四片蕉叶,再下接“摺丝”葫芦。


明葫芦形金耳环

2.jpg

“S”形环脚似葫芦蔓,下接微翻卷叶纹,再下接八棱形空心葫芦。


明葫芦形金耳环

3.jpg

“S”形环脚,下接微翻卷叶纹,再下接纯金光素实心葫芦。

葫芦形环:是明代最为常见、非常流行的一种耳饰款式。金葫芦环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展现了当时细金工艺的精湛技法。


明嵌宝水晶叶形金耳环

4.jpg

“S”形环脚下用金丝绕成螺旋形,其下焊接两只对称的嵌宝金蝴蝶,下用金丝缀六片金叶,再下接长茄形水晶坠。


明童子攀莲金耳环

5.jpg

“S”形环脚,捶揲焊接而成,下为丫角小儿立于荷叶上,手持并蒂莲一支,有花两朵,一盛开,一含苞待放。


明招财童子金耳环

6.jpg

“S”形环脚,造型为招财童子作立状,手执铜钱,脚踩花瓣。


明镶玉人物纹金耳环

7.jpg

“S”形环脚,用金丝扭制而成,坠饰为双层仰莲上串饰一尊拱手玉雕佛像,佛像上方是四朵五瓣花,原镶嵌珠宝、现已脱落。


明仙人神兽形金耳环

8.jpg

“S”形环脚。造型为仙人骑鹿纹样,人物头束高髻,其一手执灵芝,另一手执葫芦,坐于四肢卧地的鹿身上。


明金耳环

9.jpg

环脚较长,上端较细,下端较粗的“S”形,光素简洁。


明嵌宝梅花纹金耳环

10.jpg

环脚较长,下接一只嵌宝蝴蝶,再下接一朵嵌宝梅花,原嵌珠宝,现已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