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正在建设中,敬请期待...

确定

​在线微课|梁溪风光之“玲珑蒸多层”

时间: 2021年07月20日 浏览次数:2378

民以食为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一个传统的饮食文明与其它文明共同在历史中轮回。每个地区都有与众不同的饮食习惯和味觉倾向,而各自将这些精妙的技艺发展成了一种习俗,一种文化,这使得无数食客流连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在亚洲的东方有一个拥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那里有令人垂涎的山珍,也有令人回肠的美味。来自五湖四海的食材和调味品正在无时无刻的触动着亿万人的神经和味蕾。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普遍承认的有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和徽菜。苏菜就是江苏菜系,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苏菜中的无锡菜。

640.webp.jpg


饮食文化味道至关重要,有句老话叫“富吃甜,穷吃咸”,无锡作为江南鱼米之乡,历来以大米为主食,对淀粉产生的甜味习以为常。“甜”是无锡日常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味道,其实无锡菜的甜大多数并不是从味道上直接体现,而是在于运用糖来给食材提味,从而突出食物本身的鲜美,这是无锡人会吃甜、善用糖的一种独特的烹调手法。


640.webp (1).jpg

无锡菜的形成

早在8000年前,太湖流域的先民已经能够种植稻米,开始了饭稻饮食生活。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出“饭稻羹鱼”,是对吴地饮食文化的高度概括,是无锡饮食文化的根基。通过长期的发展,无锡形成了独特的区域历史文化和鲜明的饮食文化特征,在饮食活动中特别注重情景的运用,追求美的意境,极富特色的无锡太湖船菜就是“情景交融”的最好例证。人们坐在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游船上,泛舟在碧波万顷的太湖之上,品尝着无锡传统特色的太湖船菜,欣赏着太湖美景,聆听着江南丝竹,谈笑风声,动静结合,人、船、水、山、天交融一体,完全是一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江南山水画。


640.webp (2).jpg

无锡菜的特点



精细和谐的餐饮技艺反映了无锡饮食文化的内在个性。如果你来过无锡吃过无锡菜,那么无锡饮食习俗和精致的菜点会让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无锡菜点在制作工艺上特别精细,主要体现在选材精细、制作工艺精细、调味精细上面;无锡人的饮食习俗也反映了精细和谐,首先各个节气的饮食习俗安排非常精细,一年四季,什么时节吃什么很考究。正月初一吃汤圆,正月里吃元宝茶,清明节前后吃青团,中秋节早晨吃芋头,立夏吃咸蛋等等。老人做寿宴、新人结婚宴、正月半、八月半、冬至夜饭、大年三十年夜饭,无锡人一年四季追求着和气、和谐的饮食文化需求。在中国烹饪中南方应用甜味较多,以江苏的无锡菜用甜味最重,素有“甜出头,咸收口,浓油赤酱”之说。


640.webp (3).jpg

舌尖上的无锡

无锡的美食众多,皮薄馅多,晶莹剔透的小笼包,别的不说,就先看看它的皮,薄如蝉翼,仿佛轻轻一碰就可以把它戳破,上面的褶皱正好十八个,一个不多,一个不少。轻轻的剥去小笼包的外衣,便会发现里面的酿心是棕褐色的,浓郁的汤汁浸满了慢慢的肉馅,一口咬下去,满嘴都是香甜的酱汁,令人回味无穷。
还有肉质鲜嫩的无锡排骨,无锡排骨又称“无锡肉骨头”,是无锡市的特色美食,也是一道江苏名菜。始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选用新鲜猪子排,肉质鲜嫩,成莱色泽红亮油润,口味香脆酸甜,颇受江南一带食者的欢迎,酸甜可口,宴席凉菜佳选。无锡美食种类可不止于此,想了解更多,还需要您亲自来无锡,尝一尝隐匿于城市小巷的美食。

640.webp (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