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微课|纸砚乾坤:书写华夏的千年雅韵①
时间: 2025年03月30日 浏览次数:312
一张纸,一方砚,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魂,于岁月的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纸张轻展,铺陈出历史的兴衰荣辱与山河的壮丽辽阔;砚台静卧,在研磨间沉淀着文人墨客的才情与风骨。今天,让我们走进纸与砚的世界,领略中华文化的深邃与厚重。
一、文房四宝——纸
纸,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发明之一,起源于中国。它不仅为知识的记录和传播提供了理想的载体,更以其独特的质感和性能,成为书画艺术不可或缺的元素。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已出现了早期的纸张,虽然质地粗糙、纤维分布不均,但已具备了纸张的基本特征。1957年,在西安灞桥出土的西汉古纸,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揭开了中灞桥纸残片国造纸术发展的序幕。
灞桥纸残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造纸技术不断改进。东汉时期,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出了质量较高的纸张,大大提高了纸张的实用性和生产效率,为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技术持续进步。纸张的种类日益丰富,除麻纸外,还出现了藤纸、楮皮纸等。藤纸以藤为原料,纸质优良,备受文人墨客喜爱,成为当时抄写经卷、书写诗文的首选纸张。这一时期,纸张产量大幅提高,成本降低,不再是少数贵族的专属,逐渐普及到普通文人阶层,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唐代是中国造纸业的鼎盛时期,宣纸在这一时期脱颖而出。宣纸以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经过上百道工序制成,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有“纸寿千年”之美誉,被视为书画创作的最佳用纸。唐代书画评论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最早见“宣纸”一词:“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
宋代,造纸技术达到了新的高度,纸张的加工工艺更加精细。除了普通的书画用纸,还出现了各种彩色笺纸、印花纸等,满足了不同阶层的需求。其中,薛涛笺以其独特的色彩和精美的图案而闻名,成为文人雅士相互馈赠的珍品。
宋 苏轼久留帖
元明清时期,造纸技术虽未出现革命性突破,但在工艺细节上更加精益求精。宣纸在明代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成为中国书画的专用纸张,其独特的润墨性和耐久性,让书画家们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笔墨韵味。清代的造纸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纸张的花色品种更加繁多,从官方公文到民间书信,从精美的书画作品到通俗的小说读物,纸无处不在,深深融入到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清 梅花玉版笺
如今,虽然现代造纸技术日新月异,但传统手工造纸技艺依然在传承与发展。一张张手工纸,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让我们能够触摸到历史的温度。
参考文献:
范遵荣《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
鲁 珉《笔墨纸砚的千年韵味》
张云川《简述中华古砚史》
《文物学概论》
图片均来自网络 权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