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微课|纸砚乾坤:书写华夏的千年雅韵②
时间: 2025年04月01日 浏览次数:323
二、文房四宝——砚
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是磨墨的工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以其精美的造型、独特的材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文人雅士案头的珍藏。
中国砚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中,曾出土了一套原始的绘画工具,其中就有研磨颜料的石砚,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砚台雏形。
新石器研磨器
汉代砚台的取材非常丰富,包括石头、陶土、铜和玉等多种材料。形状也变得五花八门,有扁平的板砚、带足的圆砚和方砚。当时人们习惯席地而坐,砚台通常放在矮几旁的地上,三足是为了保持砚台的平衡和易于移动。三足砚就像一个迷你版的小鼎,既实用又好看。砚台上的纹饰和雕工通常雄伟壮观,粗犷大气,装饰有龙、虎、熊、凤等猛兽图案,展现了汉代的文化特色和大汉雄风。
汉 三足石砚
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砚较为盛行,并伴随着制瓷业的兴起,出现了一种新的品种瓷砚。这种瓷砚多呈圆形,砚面不施釉,以利于研墨。外周围以护圈,底下有三至五足,以青瓷最为常见,也就是隋唐时期辟雍砚的前身。晋代还曾用生铁制作过铁砚。
西晋 青釉三足砚
隋唐文化繁荣也促进了砚台的发展。白瓷砚大量出现,并且砚足进一步增多。多足砚成为主要品种,一般都带盖。有的多足砚砚面隆起,四周可容水,形成一周水池,似为环,形如辟雍,又被称为辟雍砚。其次出现了箕形砚和龟形砚等新砚形。箕形砚形似簸箕状,因形如“风”字,又被称为风字形砚,有陶质、瓷质和石质。
唐 白瓷辟雍砚
唐 箕形砚
两宋时期,文人雅士不仅局限于使用砚台,收藏、品鉴之风日渐盛行。宋代砚形的最显著特点是在箕形砚的基础上,创制出抄手式砚。抄手砚一般为长方形,长方形的设计,底部凿空,三边着地,一边可以深入抄底,便于拿取,既实用又显庄重。
宋 抄手砚
明清时期,明代砚开始注重选择优质砚材,砚形丰富多样,随形、方形、圆形皆可见。整体造型古朴大方,浑厚苍劲,雕刻较为简略,砚上铭文增多,文人气息尚浓。清代制砚工艺更为辉煌,砚材之多为历代之最,漆砂砚、竹砚、木砚、玉砚、水晶砚、象牙砚等层出不穷,有些砚材实际难以研磨使用仅为单纯收藏观赏。宫廷用砚一般选用端、歙等上乘砚材,造办处内专设“砚作”,精工细雕,纹饰华美。
明 暖砚
清 伏虎砚
在历史的长河中,砚台见证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挥毫泼墨,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如今,砚台依然在书画艺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成为了收藏界的热门品类。一方好砚,不仅能为书画创作增添韵味,更能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范遵荣《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
鲁 珉《笔墨纸砚的千年韵味》
张云川《简述中华古砚史》
《文物学概论》
图片均来自网络 权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