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正在建设中,敬请期待...

确定

文化漫游GO 乐学“趣”锡博 九月活动早知道

活动时间:2024年9月1日(周日)09:00- 30日(周一)17:00

报名时间:2024-08-29 17:00 到 2024-08-31 17:0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

已结束

详情介绍:

知识课堂·成长漫游

一、琳琅史迹·陈设玉

清 翠玉白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jpg

陈设玉的历史可追溯到隋唐时期,此时玉器的功能逐渐生活化、玩赏化,因此一些不能使用且无法佩戴的艺术陈设品应运而生。在明清皇室及富贵人家的书房之中皆有摆放,以此彰显个人修养。本次课程以清宫陈设玉为切入点,带学生了解其数量之庞大、工艺之精湛,探究从古朴到玲珑的造型艺术,从皇家到世俗的文化寓意。

活动时间:9月7日13: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五楼社教体验区

活动对象:10至18周岁(额满为止)

参与方式:线上报名

二、紫韵清流 壶起茶聊——茶文化体验

20161215163842tqfP3R.jpg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不论是市井盖碗,还是茶室幽香,饮茶已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君子饮茶在乎道,真正爱喝茶的人不仅是对茶有要求,对茶具的选择也是很有讲究的。本次活动,我们将从紫砂发展史讲到茶艺基础,同时,结合不同茶具向同学们示范茶艺冲泡技巧,茶事礼节,讲解品茶方法,全方面展现茶道艺术。

活动时间:9月21日13: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五楼社教体验区

活动对象:10至18周岁(额满为止)

参与方式:线上报名

三、乐动童年系列之编钟

2687c087f6d1ffee6598b2e7654ab436fb.jpg

编钟是中国汉民族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是钟的一种。编钟兴起于周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编钟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每个钟敲击的音高各不相同。本次课程我们结合各大博物馆中编钟,让幼儿感受编钟的魅力,并亲手制作一个手工编钟。

活动时间:9月28日13: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五楼社教体验区

活动对象:4至7周岁亲子家庭(额满为止)

参与方式:线上报名


中秋特别活动

一、华灯碍月——花灯制作体验活动

QQ图片20240827103008.jpg

天上月明,人间月半,转眼又到了一年中月圆至极之日。中秋节普及于汉代,赏灯习俗源自宋代。千年后的今天,无锡博物院邀请大家一同制作手工花灯以庆佳节。盏盏花灯如繁星般璀璨,在月色灯影下,显得如此生动浪漫,寄托着人们祈求团圆的愿望,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活动时间:9月15日13: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一楼大厅

活动对象:亲子家庭(额满为止)

参与方式:线上报名

二、暗香摇风——永生花团扇制作体验

QQ图片20240827103012.jpg

团扇因其圆如满月而得名。向来喜欢寄情于物的中国人,更是赋予了它团圆之意,逐渐成为了人们引风纳凉的好物,更是文人墨客寄情抒怀的载体。我们除了可以在扇面上作画题诗,也可以装点干花。本次活动为大家准备了各式永生花,让我们在暗香浮动中感受诗情画意。

活动时间:9月16日13: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一楼大厅

活动对象:亲子家庭(额满为止)

参与方式:线上报名

三、草木寄情——纸浆造纸体验

MEITU_20240827_103459846.jpg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在几千年的时光中,不仅没有随日月轮转而消失,甚至为世界造纸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人类文明的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利用纸浆与干花制作花草纸,感受古人的智慧,体验这传承千年瑰宝技艺。

活动时间:9月17日13:30

活动地点:无锡博物院一楼大厅

活动对象:亲子家庭(额满为止)

参与方式:线上报名


梦想舞台·互动漫游

“中秋笑韵会”——2024相声专场

这是一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表演艺术相结合,无锡博物院尝试文化“跨界”,通过幽默风趣的相声表演,将传统文化、历史故事与博物院藏品内容联系起来,为观众带来一场富有创意和教育意义的文化体验。中秋节一起来打卡吧~~

演出时间:9月17日13:30

演出地点:无锡博物院星空剧场

参与方式:本活动免费对公众开放,现场参与,额满为止

阿福分活动报名首页.png

(微信扫码进入报名页面)

特别提醒:

1、活动均免费对公众开放,额满为止。

2、参加活动需开通“信用阿福分”,报名成功后在活动当天需出示预约二维码予以核销。(未核销满3次将会影响后续活动报名)

3、无锡博物院可能采集并使用参与活动者的肖像(包括但不限于照片、视频),仅用于教育服务的公益推广,报名并参与相关活动者视作同意以上行为。

4、无锡博物院教育活动为公益属性,冒用他人身份预约,或预约成功后转让、转卖活动名额的,一经查实将暂停预约资格。

5、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无锡博物院所有。